《神雕侠侣》着重写情,小说第一章叫“风月无情”,以李莫愁和武三通开场,一个是为情所负性情大变的女魔头,一个是爱上养女为情所困以致疯癫的伤心人,情之一字,薰神染骨,受困于其中的,都是执迷不悟的痴。正是这种执和痴,奠定了整部小说伤情的基调。
湖心采莲的少女嬉唱着“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断肠”,李莫愁叹少女不识愁滋味,浑不解词中的相思之苦、惆怅之意。一笑一叹,似人生的两个阶段,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像极了此时无忧无虑荡舟戏闹的程英和陆无双。
程英在《神雕》中笔墨极少,仅有的几回出场,却令人印象深刻。金庸小说的女性角色中,个人最为欣赏的是程灵素,其次便是程英。初出场时不过九岁,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持重和温良。《神雕》里的姑娘多爱慕杨过,程英也深陷其中,然而,她的矜持沉默,明理揖让,令她的深情中多了一份克制与坚忍,知进守退,这种不打扰的“自知之明”,让人为之心生赞赏的同时,亦生出几分怜惜。
程英自幼便父母双亡,她的母亲与陆无双的母亲是姐妹,因而寄养在陆家。姨父陆立鼎宅心仁厚,信守当年对程英父母的承诺,待她视如己出。李莫愁上门寻仇,陆立鼎气绝前将可保性命的手帕留给程英,急的姨妈陆二娘直说他“你好狠心,你自己女儿也不顾了”,可见程英在陆家,并不会受到什么委屈。
然而程英早慧,她明白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同样九岁的表妹陆无双,可以娇蛮任性,她的性子却小心翼翼、处处退让,顺着陆无双开心。程英的圆润通达,恬淡不争,和她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姨父姨妈对她再好,总有一份客气在里边,出于受人之托的责任、出于怜恤孤女的同情,但都不是父母对于女儿天然的爱。陆无双可以跟母亲拌嘴,搂着父亲的脖子撒娇,这些都是程英所不能的,因而她分外懂事明理,为的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程英的名字亦是平平无奇,模样既没有小龙女的清冷脱俗,亦不如郭芙艳丽逼人。陆无双与杨过有一段朝夕相处甚至“肌肤之亲”;公孙绿萼亦曾在鳄鱼潭底的杨过一番怜恤;郭襄十六岁生日时杨过送给她最盛大的烟火,甚至完颜萍,都被杨过吻过眼晴。唯独程英,她从未真正地走进杨过,她喜欢上杨过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暗中保护陆无双时,逐渐发现杨过人格的闪光点,由欣赏转为倾慕,她没有和杨过有任何情感上的互动,所有的喜欢,都暗暗盛放在内心。
程英第二次出场时已娉婷少女,是黄药师所收的关门弟子,金庸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用极少的笔墨给予一个人物最为饱满的形象。从示警杨过、夜半救人中看出她的机警,救下被金轮法王重伤的杨过后悉心照料,又见温柔。乱石阵中迎击李莫愁,足见胆色。
杨过受伤时神智不清,抱着程英脆弱地叫“姑姑”,程英的目光是“又温柔、又怜惜”,对于郭芙、陆无双、公孙绿萼、完颜萍这些女子,杨过从来是以强者的姿态去救助、保护她们,但程英却在救他,甚至看到并理解他内心的脆弱,杨过听程英的声音是“三分慈和中又带着三分敬重”,对程英的感觉是“像长娣,直是母亲一般慈爱温柔”。
从相处的角度来看,程英无疑是极完美的对象,她体贴温柔、殷勤周至、谦和大度,缝补烹饪无一不通,心思细腻,善解人意。作为东邪传人,奇门遁甲、音律闲致也不在话下。然而这份极度完美的背后,就是极低的个人表现欲与存在感,郭芙是骄肆自恣、陆无双刁钻活泼、公孙绿萼柔弱天真、完颜萍楚楚可怜,加上小龙女冷若冰霜,这些女性角色每个都有鲜明的记忆点,程英只能评价是“一个可靠的好姑娘”,她性情寡淡似清水,轻淡如薄烟,这样的性格属于完美化的缺憾,其真实的自我完全封闭在内心深处。
年少读金庸,不会在意如程英一样的角色,我们更喜欢如冰或如火的绝色佳人,往往在历经世事后,才能明白真切的生活中,这样相处起来平淡而安宁的女子,才是最适合一起人间烟火的人。
记得看过一个关乎程英的评论,说她是《神雕》中唯一“情深不殇”的。即多情却不伤情,个人却觉得也不尽然。在绝情谷,杨过看透陆无双与程英对他的心思,为了却她们的念想,故意同她二人义结金兰。陆无双登时便眼中含泪,难掩伤心,程英则理解杨过“他对小龙女之情生死不渝,因有十六年遥遥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份,以免日久相处,各自尴尬”,只在心中一酸,脸上却无波澜,只说:“菩萨必保佑你早日和大嫂相聚”。
程英并非不伤情,她只是更会共情、更会隐藏自己的情感,看似通达是为掩饰过于敏感的内心。杨过不辞而别后,陆无双心痛大哭,程英依旧以开导的口吻宽慰:“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程英的永远是那个安慰者,用她的温柔明理去照顾他人的情绪,她劝解陆无双不必烦恼,到底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来”,程英何尝不是借以开导自己呢?
当时照顾重伤的杨过时,程英反复地在纸上写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也不敢给杨过看见,写了就。眼前人是心上人,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然而程英的懂事,让她明白她的喜欢不过是徒增打扰,所以她“叹了口气”。程英将满心的感情吹作一曲《淇奥》,亦是反复的五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终不可谖兮”,可不就是一见杨过误终身?自言自语的一句“叫我姑姑,也不是说不通”,杨过昏迷时抱住她叫的“姑姑”,到底是喊进了她的心底,一留就是一辈子。程英见杨过时,总是戴着面具,其实遮盖的是她的内心,看不清表情,那自然流露出的喜欢,也就是她自己的秘密。
杨过邀程英吹一曲,程英却故意吹迎送宾客的《迎客仙》,即便是在箫声中,她亦戴了面具,不肯透露真实的情感。在新修版的《神雕》中,金庸进一步丰润了程英的形象,虽仍是寥寥几笔,却是点晴之笔,连贯了程英的深情。
通过黄蓉的眼晴,看到十六年后仍然孤身一人的程英,依旧“娇脸凝脂,眉黛鬓青,宛然仍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儿颜色”,黄蓉之想,亦是读者的心思,“想像她这些年来香闺寂寞,相思难遣,不禁暗暗为她难过。”
最不争不抢的程英,在她一个人的暗恋里,独自消解着余生的无情风月。金庸多少是眷顾这个看似平凡的姑娘,给了她最高洁无瑕的品格。幼时失双亲,少时服侍阴晴不定的黄药师漂泊江湖,情窦初开时爱上一个不可能的人,中年孤身落寞,从未享受过关爱的程英,也忘记了如何去爱自己。
最难的概不是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而是在刚明白情为何物时,见识了最优秀的那个无缘之人。因为前一种种错遇尚且有两相惋惜的成分。而后者,只能独自盘亘于内心。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为谁肠断?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qucaia.com/sjfb/1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