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篇。植物是《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赋予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与社会、人生、情感紧密相连,变得鲜活生动。
7月25日,“《诗经》植物文化游”活动在翠湖湿地公园开放日面向预约游客免费展开。
由工作人员沿固定游线对翠湖湿地公园现有的《诗经》中所提到的其中19种植物进行专业讲解,如荇菜、荷花、芦苇、香蒲、藜、蓼、菫、桃等,旨在通过对植物的介绍及诗句的解读,增进大家对《诗经》的理解,感受植物的文化脉动,品赏《诗经》的文学之美、植物之美。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生态腹地,植物资源丰富,现有草本植物种,木本植物73种。其中45种草本植物、27种木本植物在《诗经》中均有记录。《诗经》共收录了植物约种,半数以上都可以在翠湖湿地见到。公园创新性地在暑期推出“《诗经》植物文化游”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诵《诗经》、识植物的文化之旅。
参与活动的一名中学生说:“以前在课本上学过的‘参差荇菜’和‘蒹葭苍苍’终于可以见到实物了,不但复习了《诗经》,还认识了植物,觉得背诵起来也更容易了。”一位游客告诉记者:“我对这样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今天果然不虚此行。没想到两千多年前《诗经》里的植物如今还能在翠湖见到,植物的生存智慧令人惊叹,更要为翠湖的生态环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