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屈菜 > 白屈菜性味归经 > 正文 > 正文

戏说诗经它就是庄稼汉在山沟里唱的民谣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12 10:50:15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典籍之一,但事实上,诗经就是山野农村的歌谣,是庄稼汉们创造出来的,从古至今,得道的高僧、修禅的居士,乃至想为官出仕的文人,都少不得去山野里冒充一把农民。

有年去拜访某土豪,室有*花梨茶台,腕有紫膻串子,就连书柜、椅登也是一色儿明清红木。还焚着一炉檀香。

这便说起价值几何?让人能把脖子一直久仰过去,久仰过去。当然,这是混在城里人的享受,若遇着山汉,便透着没文化,“不就是些烂木头吗,俺们山上多的是。”

这会儿,定有人不忿,一脸鄙夷,颇觉这货实在是“山”的厉害,能用你那些杨柳棍棍跟檀木比么?这其实是错怪,若是他逢着的这山汉是《诗经》时候的,他的眼定然瞪得比牛蛋都圆。

且先看看这山汉们在山沟沟里的胡呐喊,“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晓得了吧,人家的檀木就是当车轮用的,成天跟牛屎羊粪打泥泞交道,根本不屑登堂入室。这就是山西山汉最硬气的地方。不像这会儿人,想看根活着的檀木枝枝还得出趟国,到东南亚。

有回,到丈人家,小舅子说着无聊,便掏把干果让人吧嗒吧嗒嘴。我嗑一个,有滋有味,便问这是个啥?人用眼瞪我,“榛子都不晓得?”真是惭愧,没他老人家常年钻山沟见识多,俺还真没见过。

人笑呵呵地冲我说,“这还愁个啥,哪天带你钻回山沟,漫山遍野。”去,我值当为个榛子发愁,不过,他这话我确实信。

想当年,《诗经》里的山汉就曾唱,“山有榛,隰有苓。”榛子和甘草都是好东西,就算掏票票,也不定能尝到那里边的风味。这便起了馋虫,隔天,就跟小舅子钻土沟沟了。

除了榛子,还的板栗。什么“山有漆,隰有栗。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栲,隰有杻。”说到这里,就来气,早年间的山汉可着实羡杀人,每天能吃上山珍却不用掏钱。不像现在一斤糖炒栗子十五块,一斤榛子二十多块。

春时候,我在菜市场溜达,一伙计偏要在我耳朵跟前瞎忽悠,“卖香椿啦,卖香椿啦。”得,馋虫又上来了。

瞅一眼招牌,“三块。”思谋半天,不算太贵,买吧,挑把多的。称完,手一摊,“十五。”当时就急眼了,怎么这么贵?“一两三块。这五两。”身跟前站一堆有食欲的,得,一咬牙,赶紧掏吧。

《诗经》里的伙计,这会唱,“我站在野地里,到处是茂密的香椿。”滚远,欺负俺现在站在大马路上,要晓得俺们家那半山圪梁上还有一棵呢,可惜太远了,吃不着。

栲是臭椿,这会儿山里还有。我小时候在县城供销社院里见过一株,喜欢它的果,长两翅膀,可当飞镖。

枸杞、桑椹、乌梅、麻子、李子、山梨、蕨菜、苦苣、蔓菁、萝卜、榆钱、灰灰菜……不得了了,越说越饿了。可见听山汉们唱《诗经》,绝对减肥。

不光有吃喝,还有山色陆离。“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扶苏是个啥,从古至今,那帮文化人啃遍书籍都没踅摸出味来。

可见山汉们多有见识。松是逛寺院常见的景儿,譬如交城的卦山底下那几棵,很有味道。中北大学还有个松柏园什么的,可供男孩女孩在其中幽会。“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杨、榆、楸、菩提……这些如今的园林草木,过去都是山汉们眼中的嘉卉,他们山歌着,令后世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崇拜得不得了。

难怪,什么山精野怪,慕道的高人,修禅的居士,都喜欢跑山里头楞充山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qucaia.com/xwgj/1182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白屈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