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她的心里,除了思念,真是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
苍耳应该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植物,遍地都是,人人熟悉,哪怕你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你一定接触过它,生长顽强的它总是给农业生产带来麻烦,农民欲除之而后快,老中医开的药方经常有它,似乎啥病都能治,如果是在农村长大的小孩对它都不会陌生,童年时几乎所有小男生,都往坐在前面的小女生头发上丢过苍耳子……
小时候,我们经常将路边的苍耳子摘下来,乘人不备,将它们扔到同学特别是女同学的头上,在人家的无可奈何、越扯越乱中寻开心、惹谩骂。身为杂草的苍耳,虽然有*,但非常有用,比如,嫩苗可以做菜,皮子可以做麻纺织,果子可以做药。最大的用处,也许是有病治病,无病饱腹吧。
苍耳子还有一个特有趣的名字叫“羊带来”或者“粘婆子”。因为羊尾巴上粘着的就是苍耳子。而《诗经》中写的卷耳又是什么?与苍耳又有什么关系?其实,苍耳应该是卷耳成熟的果实,诗中那位美女采集的应该是苍耳的嫩苗,但苍耳子也是卷耳的一种,这样说吧,苍耳子是已婚的卷耳,卷耳是幼年的苍耳子,网上也有的直接说苍耳子就是卷耳,不管它们有无关系,暂且不说了,因为今天的主角是诗经中的卷耳。卷耳,苍耳子,真是扯不断,理还乱。
卷耳,为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可供食用,常生长在田野、路边及山坡草丛中。“卷耳”是《诗经》那个时代的重要食材,并且还有《国风·周南·卷耳》是我国古代诗经中的一首名作,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诗歌,写一位女子在采集卷耳的劳动中想起了她远行在外的丈夫,徒留思念,无论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中大意是写一个女子拎着小筐,去野外采卷耳。她采啊采啊,却怎么样都采不满这小小的竹筐,其实她的心思并不在这些卷耳上,她正在思念离家在外的丈夫,她的心里,除了思念,真是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采采卷耳”成了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她的手在忙碌,而心却早已飞到那个遥远的男人身上,采下的卷耳都没能装进小筐里,洒落一地,对丈夫的思念越来越浓了,女子已经无法继续这“装模作样”的采摘活动,直接将竹筐扔到了大路旁边。
千里之外,女子的丈夫正在登山,山很高很险,“夫君啊,看你艰难的登上乱石冈,我心已碎”,马儿累病了已倒卧一旁,仆人精疲力尽也已累倒了,“夫君啊,你歇着吧,我不忍心你疲惫辗转。要知道,你怎么努力,也是看不到我的,只能让愁丝聚上心头。妻子深深感受到丈夫被忧愁包围,大杯喝酒,一饮而尽,想借酒消除离思忧伤,却仍难免长吁短叹。夫君啊,这如何可能?
有时候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文化,寥寥数十字,竟然把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野草写的如此生动感人。多少情物稍纵即逝,多少人事转瞬消弭,而唯有植物之名,历经千百年没有更改,成为世世代代共同的记忆,人类天性里自然情感的共同寄托。妻子思念丈夫,泪撒成行,丈夫思念妻子,借酒浇愁。真是不读诗经,不懂草木情怀啊。
只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就像那粘啊粘啊,可是怎么也粘不住,采呀采呀,就是怎么也采不满一撮箕,最后干脆把撮箕丢在大路上,想象那苍耳子粘在夫君的头发上,跟着夫君去远方,又想象那夫君此时此刻站在高岗上,他身上、他马上也沾满了苍耳子,也在盼望着团聚的日子。如此看来,卷耳的寓意应该赋予它为不离不弃的爱,赋予它这样的植语,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