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屈菜 > 白屈菜民间用法 > 正文 > 正文

再读诗经葛覃里深闺怨妇的无声控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11 10:20:03

文/枕边夜话

相比于《关雎》,《葛覃》的存在感似乎并不强烈,可是就从意境和风格来讲,《葛覃》亦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如果说《关雎》是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情歌,那么《葛覃》就是一首现实主义的闺怨之曲。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下整首诗。

首先是前两节: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前两节以描写“葛覃”的生长环境入手,使用比兴的手法,先描写了葛覃这种植物原本生长在山谷之中,枝繁叶茂,如同鸟类的天堂。随后描写了葛覃这种植物的表皮蒸煮以后,可以制作粗布衣裳。

接下来是最后一节: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最后一节的意思是,我告诉我的保姆,把我的衣服洗干净,我就要回娘家了。

我记得我自己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女主人公要回娘家了,她是多么地爱着自己的父母,通过描写收割葛覃制作粗布的事情来怀念和父母一起的日子。可现在重读《葛覃》才发现,这首《葛覃》是女主人公原来身份并不简单

那么,我们在重新认识一下里边的主人公吧。

整首诗最大的迷惑就是,一直在描写“葛覃”、“粗布”、“劳作”,把所有读者引导到一个误区,那就是误以为这个女主人公是一个农民、下层阶级的劳动者。可事实上,从来没有一首传颂千年的诗歌是一位老农民创作的。听到这句话,有人可能要和我抬杠,陶潜陶渊明不是没农民吗?不照样写出《桃花源记》吗?可是,陶渊明祖父做过太守,省部级干部,他自己也官至主簿。他的文化水平岂是老农可比的。

更为重要的是,谁说歌咏劳作、贫农的诗人就必定是农民了。白居易写了《观刈麦》,可白居易本身是一个“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的大官。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测:

首先看前两节,女主人公回忆“葛覃”的生长环境和制作粗布的工艺,说明女主人公原本可能是一个农家子弟,曾经参与或者见过用葛覃制作粗布的过程,甚至说出了粗布穿在身上舒舒服服的话语,她整日想着回家看望父母,总回忆起小时候在家务农的场景。

可由于女孩才貌出众,后来有幸嫁到了富贵人家,可是由于出身卑贱,在这个富贵里,女主人公很没有地位。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女孩到了归宁的时候,还要给自己的保姆报告。

所以说《葛覃》其实是女主人公拿来自比,说自己就像是卑贱的葛覃一样,不被人看重。还不如回到家,家里的人把葛覃当作宝贝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qucaia.com/mjyf/1181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白屈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