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屈菜 > 白屈菜性味归经 > 正文 > 正文

小龙女为何要杨过等十六年,而非十年人到中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5/19 12:18:4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hunan.ifeng.com/a/20180327/6461888_0.shtml

金庸所著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无一不是经典,不过即便是经典,也谈不上“完美”,至少《神雕侠侣》就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

笔者所指的争议到不是“小龙女被甄志丙毁了清白”“杨过断臂”这些桥段,这些桥段固然让人意难平,但也只能算是突发事件,是符合剧情逻辑的,并不会让人觉得不妥,而真正让人觉得不合理的,是龙杨二人的重逢,毕竟顺着原著剧情读下来,小龙女其实早已是回天乏术,金庸甚至都已经为杨过铺好了路,转身迎娶郭襄就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但话说回来,既然金庸要让龙杨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又为何要安排小龙女设下“十六年之约”,而不是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呢?

一、十六年之约

当剧情发展到原著第三十二回时,似乎一切都进入了死局,此时杨过与小龙女都身中剧毒,而解药又只足以为一人解毒,同时小龙女毒入膏肓,她若死了,杨过也自然是不会独活的。

(杨过、小龙女剧照)

难道剧情要往“男女主角双双殒命”的方向发展了吗?那故事难免会被读者贴上“烂尾”的标签。

于是金庸上演神来之笔,让小龙女刻下了十六年之约。

书中只道:“杨过一回头,猛见崖壁上用剑尖刻着两行字,一行大的写道:‘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另一行较小的字写道:‘小龙女嘱夫君杨郎,珍重万千,务求相聚。’”

为什么是“十六年”?

就连杨过自己也感慨:“她约我十六年后在此重会,那么她到那里去了呢?她身中剧毒,难以痊可,十天半月都未必挨得到,怎能有十六年之约?她明明知道我已将绝情丹摔去,又怎能期我于十六年之后?”

(杨过剧照)

至于黄蓉提出的“南海神尼度化有缘人”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小龙女提出“十六年之约”,自然也没有考虑到黄蓉的哄骗之词。

所以她的内心是怎么考虑的?

二、必死之人

正如前文所言,顺着剧情读下来,无论杨过的毒是否能解,小龙女都几乎是个必死之人了。

所以她留下十六年之约,纯粹就是骗杨过活下去?是,也不是,因为没有那么简单。

尽管在龙杨二人于绝情谷底重逢时,小龙女给出过这样的解释:“惟有自己先死,绝了他念头,才得有望令他服食断肠草解毒。但若自己露了自尽的痕迹,只有更促他早死,思量了半夜,于是用剑尖在断崖前刻下了那几行字,故意定了一十六年之约,这才跃入深谷。”

杨过也问了,为何是十六年,而不是十年或者八年,若他立下的誓言短上几年,他们也就能早几年见面了,不是吗?

小龙女的解释则是说:“我知你对我深情,短短八年时光,决计冲淡不了你那烈火一般的性子。唉,那想到虽隔一十六年,你还是跳了下来。”

(小龙女、杨过剧照)

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小龙女跳崖的那一刻,压根就没想过死。

要知道那绝情谷可是万丈深渊,常人跌落山崖都必死无疑,哪怕谷底有个寒潭又如何?超过一定的距离之后,哪怕是摔在水面,也如同砸在地面一般,毫无区别,小龙女能活下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她运用了古墓派那高超的轻功,这才达到了缓落的效果,不至于让自己摔死,至于后来她在谷底以寒潭白鱼、蜂蜜疗毒,那都是后话了。

总而言之,骗杨过活下去确实是她的目的之一,但“十六年”这个细节,或许还另有深意,而这就不仅仅只是从书中的角度来分析了。

三、金庸的深意

十六年有何特殊?

从明面上来看,这个“十六年之约”仿佛是为郭襄量身定制的,毕竟十六年后的郭襄就从当年那个身处襁褓的婴孩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甚至还与杨过有了诸多暧昧的互动,大有取代小龙女,成为女主角的意思。

(郭襄剧照)

金庸也在后记中提到过:“郭襄这样可爱的一个小妹妹,秀美豪迈,善解人意,聪明伶俐,杨过心中早就真的喜欢她了,给她三枚金针,就是说:‘不论你叫我做什么,我都答允!就是要我为你死了也可以!’……他替郭襄做生日,有点向小龙女大叫的意思:‘小龙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还不来,我在给别个可爱小姑娘做生日了!’”

但小龙女又如何想得到杨过后来会与郭襄擦出火花?

她自然是不知道杨过具体会与哪些女子产生交集的,但她可以确定的是“十六年”确实足以改变很多。

因为古时女子的十六岁,即是破瓜之年。

比如《云溪友议·韦皋》中就提到:“独东川卢八座送一歌姬,未当破瓜之年亦以玉箫为好。”

又如翟灏撰《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杨过、郭襄剧照)

在心思单纯的小龙女看来,十六年的时间足以让杨过爱上另一位女子,只是她低估了杨过的深情,她没想到,过了十六年,杨过对她的爱意是只增不减,那爱意甚至是成了执念或是心魔一般,裹挟着杨过,令他做出了那不理智的跳崖之举。

常有人说,人死之后,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对于一段感情而言,十六年便像是一个轮回,不得不说,金庸的故事不仅情节格外精彩,其背后更是藏着诸多文化底蕴,只是当年的我们追求的只是快意恩仇,未必能领悟他老人家想表达的深意,如今再读,则更觉妙不可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qucaia.com/xwgj/16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白屈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