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广人多,古代仅靠皇帝一人自然很难管理一个这样庞大的国家。我国古代帮助皇帝管理国家的官员数不胜数,甚至从秦朝到清朝一共出了位宰相,那么大家知道按籍贯来说,哪个省出的宰相最多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军机大臣、总理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性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
秦国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在秦以前的殷周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通过分封诸侯进行统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国的内政,又因分封国的国君由贵族世袭,所以天子无权解除他们在分封国的统治权力。
秦始皇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皇帝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大臣辅佐政务。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这也是宰相和秦朝丞相的区别。说到宰相,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大家族,那就是琅琊王氏。
《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多位文人名仕。山东省作为我国古代第二出宰相最多的省份,琅琊王氏就在其中占到了四分之三的人数,可见琅琊王氏在古代的影响力之大。
那么,我国出宰相最多的省份是哪个省份呢?是河南省。河南省在古代一直都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历史十分地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所以说河南省是出宰相最多的一个省份,也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除了山东省和河南省,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也出了不少的宰相,不知道这些地方有没有大家的家乡呢?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