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人民安之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指的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人日的由来,与女娲有关。
传说中,女娲创世之时,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种生物,第一天造了鸡,第二天造了狗,一直到第七天造了人,所以在一年里最开始的几天,分别称为鸡日、狗日、羊日、猪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女娲造人六畜排完了,才轮到初七是“人日”。为什么这么个排法呢?
在小编的
今天是正月初一,是鸡日,新年快乐!
一文,你会找到答案。
我们再来说说这女娲造人:
据说,天地开辟之后,虽然大地上有了山川花草,有了虫鱼鸟兽,但是却仍旧显得荒凉寂寞,女娲行走在这样一片荒寂的土地上,越走心中越悲戚,太孤单了吧?!她觉得天地间缺少了一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她想了很久,终于明白过来,原来是少了像自己这样的生命。
于是她在一条江河旁蹲下身子,将从河边黄泥中掘出的黄土掺杂了水,仿照水中自己的样貌,揉制成了第一个小娃娃一样的东西,刚一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小东西竟然活了!叽里咕噜的叫着,欢快的跳着,女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人”。
——《为什么古代的“造人”神话那么多,却只有“女娲造人”流传最广》
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人日,到唐代,又多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
时至今日,许多在外的人会在过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远走他方。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
“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人日人日节,广州人吃七宝羹(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成都人会到西郊杜甫草堂参加人日游草堂活动。
人日
清·弘历
其一
簪裾鹤禁晓,
景色凤城新。
七日人为日,
三春物尽春。
盘蔬杂堆韭,
屏胜细镂银。
次第阳和满,
从知大造仁。
其二
韶华渐可寻,
人日此登临。
雪色晞阳怯,
苔痕傍砌侵。
阶蓂无落叶,
谷鸟有佳音。
綵片何须剪,
春光入上林。
这是爱新觉罗·弘历(—),清朝乾隆皇帝的两首以《人日》为题的诗作。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杜甫的《人日两篇》,第一首五言,说的是无奈,第二首七言,则充满了乐观精神。
的确,由初一到初六分别是鸡、狗、猪、羊、牛、马的生日,然后才是人的生日(人日),这充分说明人对大自然的尊重以求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