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在《有月亮的后半夜》里曾经深情的描绘过“苎麻“,这种如今已不被人熟知的植物。
苎麻,叶片呈蒲扇形,巴掌大小,背面长有一层白色茸毛,像染了霜,夏季开花淡绿色,果实像花穗一样,蓬松蓬松的,一串串垂荡着。
童年时,在乡间的田园地头,苎麻极为常见。很多村庄里,农妇还用苎麻丝补纳鞋底。
而河畔船家则将苎麻皮剥脱,浸泡水中,再晾干,用其纤维搓制纤绳,结实耐磨。当然,苎麻丝还可以织成夏布,制成衣服,叫做夏衣,色泽明艳。而今,已很好有人能手工制作夏布了。
如今乡下很少有种苎麻的农户了,苎麻渐渐被冷落和淡忘,被遗弃在荒郊野地里,任其自生自灭,甚至被当做杂草连根铲除。
而在城市中,它们常常出现在老城墙头、冷街幽巷边,那散兵游勇般的苎麻,东一丛西一簇地生长着,不成规模。它们随遇而安,无声无息地同城市争夺者生存空间。它们在风中翻动着烟绿的叶子,一如既往地张扬着生命的野性,释放着生命的热情。它们就像从民间草野来到繁华都市的一群野孩子,无拘无束,无视城市文明的种种规范和法则。
苎麻还在播撒着多少种子呢?苎麻被挤出田园,一如渐渐稀少的各种野生动植物,他们渐渐远去,但在我的内心深处,苎麻仍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植物,一种充满野性和诗情的生命意象,把我们带往《诗经》的源头,带回到几千年前原始、美丽而洁净的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