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的柴胡桂枝汤调气活血法,对此病的治疗效果却出奇的好。此方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其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肝理气,桂枝汤调和营卫、通阳活血。两者合用,气血得以调和,各种症状自然会逐渐消失。在临床应用时,若加入佛手、香橼等中药材,则疗效更佳。
3.治疗肝硬化病在肝脏疾病的疗愈过程中,我偏好于借助气机的调理,以柴胡为主药,以此衍生出许多有效的方剂。诸如治疗气分肝病的柴胡解毒汤、治疗血分肝病的柴胡活络汤等,这些方剂在临床上的疗效堪称神奇。然而,肝病患者在久病不愈的情况下,气机会逐渐影响到血液,由经络影响到脏腑,出现一系列新的症状。比如腹部胀痛、胁肋刺痛、面色黧黑、脉象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这些都是肝脏气血瘀滞的表现。在西医的检查中,我们常会看到白球倒置、TTT增高,这些指标常常被诊断为早期肝硬化。对于这种情况,我常常使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等补充气血的药材,另外加入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等具有软坚消痞功效的药材,这些药材能有效治疗肝脾血脉瘀滞的问题,阻止肝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4.治疗四肢疾病所谓四肢疾病,是指四肢出现麻木、疼痛的症状,这些症状在西医中通常是由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以及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病引起的手足麻木。这些病症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类风湿引起的手足小关节疼痛,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然而,通过临证探索,我们发现《伤寒论》中柴胡桂枝汤主治症状有“支节烦疼”的论述,于是我们运用该方取得了一定疗效,可谓独树一帜。在临床应用时,我们加入了藤类活血通络之品,如鸡血藤、络石藤等,效果更佳。这些藤类药材的加入,能够更好地促进四肢血液循环,增强药物的通络止痛作用,使患者感到更加舒适。5.治疗脾胃疾病目前,临床上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已有不少报道,然而对其作用机理的阐述却相对较少。柴胡桂枝汤是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组合而成,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主方,而少阳多郁,郁则气机升降出入之机失去活泼,必将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而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张仲景在小柴胡汤的主治证中,描述了脾胃症状,如“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在其或然证中也提到了“或腹中痛”。关于小柴胡汤治疗脾胃病的机理,《伤寒论》第条有明确的论述,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桂枝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方剂,但由于其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脾胃的作用,也适用于太阴病的治疗。在柴胡桂枝汤的主治证中也有“微呕、心下支结”的描述。所以,本方也是一首很好的治疗脾胃疾病的方剂。临证之时,需加入白及、三七等活血止痛药。6.治疗体虚感冒体虚感冒,《中医内科学》中有阴虚、气虚、血虚、阳虚之分。证之临床,多数体虚感冒的病人临床表现不太明显,仅仅自觉体倦困乏,稍受风寒,就会出现感冒症状,但多数病人只是打喷嚏、流鼻涕,稍觉恶寒,少见发热症状。往往是一次感冒未愈,下一次感冒又起,长年累月,反复发作。对于这种感冒,单纯发汗,则正气愈伤,病必不愈。根据伤寒六经辨证理论,认为体虚感冒为营卫不和、卫外功能失健,其病邪涉及少阳半表半里,正气已现不足,为太阳与少阳两经之病,治疗当两经兼顾,方能取得良好效果,柴胡桂枝汤为正治之方。以上为临床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的常见病症,临证验之甚效,如能悟透其中医理,则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以上摘自《中医药学刊》年8月第19卷第4期。
柴胡桂枝汤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太阳少阳合病。
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伤寒六七日,一般为表证解除之期,如不解,则有传变之势。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知太阳证未罢,风寒犹留连于表;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邪犯少阳,胆热犯胃,经气不利。
太阳少阳合病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2.常用于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
3.体质要求: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者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
柴胡桂枝汤即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两方小制其剂的合方,是治疗虚弱体质迁延性疾病的最常用之方。换言之,即本方所治“病的人”是体质虚弱者,本方所治“人的病”多是处于迁延阶段。所谓迁延阶段就是疾病处于慢性化,短期内既不会速愈,也不会恶化。
柴胡桂枝汤所主的迁延性疾病多见于下列范围。
一是外感病的迁延阶段,证见低热汗出、头痛食欲不振,尤其感冒更为多见。《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外证来去者”,即是言此。
二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金匮要略》所附之《外台》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桂枝汤含芍药甘草能治腹痛,小柴胡汤也主腹痛,如《伤寒论》第条“……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腹痛见于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也可见于消化道溃疡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这类疾病也都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原文有“心下支结”,即是上腹部撑胀疼痛之谓。从“心腹卒中痛”“腹中急痛”这些条文,并结合临床来看,本方运用适于腹痛急性发作时。
三是以支节烦疼为表现的肢体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等伴有胸胁苦满,汗出恶风、纳差低热等表现时可用本方。另外,本方对出汗过多及过敏性鼻炎、顽固性荨麻疹、更年期综合征伴汗多恶风者也可使用。对于本方主治,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盖东洞定义为“柴胡桂枝汤治小柴胡汤桂枝汤之二方证相合者”,对本方运用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此方之所以能治虚人迁延性疾病,可能取决于本方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少阳之枢这两个重要环节吧!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时时恶心,自感身体多处疼痛,动则极易汗出,汗出而又易感冒,脉细软弱,这是很适合用柴胡桂枝汤的。而本方中桂枝汤是滋补剂,小柴胡汤又是中医干扰素,还含有补虚的桂枝新加汤,就其组成来说,实是肿瘤病人改善体质的一张良方。
1.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都可以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柴胡桂枝汤证兼有发热恶寒、肢节疼痛等太阳病证;而小柴胡汤证只有少阳病证。
2.柴胡桂枝汤与桂枝汤:都可以治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柴胡桂枝汤证兼有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等少阳病证;而桂枝汤证只有太阳表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