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世界中,有很多植物表面上看起来相似,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的植物,而且有些植物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从外观上很难分辨,而恰恰就是这一点,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有句老话说“春食野,夏吃苦”,而往往因为植物引起的危害,也就是三月到五月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正是野菜鲜嫩的时候,人们也乐于去挖野菜,但是如果对于野菜不是很熟悉,就可能会发生中毒事件了。
就比如在年4月份的时候,四川宜宾一家6口人上坟后,摘了一斤“血皮菜”,然后让饭店给加工了下,一家人吃了后就中毒了,原来他们把“化儿草”当成了“血皮菜”食用了。这两种草很相似,不熟悉的话,很容易混淆。
还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断肠草和金银花也非常相似,有些人就分不清楚,断肠草的花呈漏斗状,有淡红色斑点,而金银花的花朵是喇叭形,花冠是唇形。如果两者分不清楚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轻易采摘食用,断肠草可是全株有剧毒的植物,千万别大意!
按理说,现在人们对于损伤身体的事情很谨慎,不会轻易食用不认识的植物,但植物中毒事件年年都有,甚至有人误把花卉当作蔬菜来食用。
记得年,一位老太太把别人家水仙当韭菜偷偷割了包饺子,导致孙子中毒抢救,最后还反手告种植水仙花的邻居赔偿50万,被法院驳回了。
错把水仙花当韭菜的事件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了吧?没有!就在今年,已经发生了两起水仙花中毒事件了!
年2月17日,杭州一对夫妇把没有开花的水仙当成了蒜苗,割下来炒了煮面条了,当两人出现了呕吐的症状时,才发现把水仙叶子当蒜苗了,医院救治,进行了催吐和补液,方才脱离危险。
年4月上旬,台州一男子把水仙叶子当作韭菜,给妻子做了爱心餐——“韭菜”炒鸡蛋,导致妻子中毒,住院了一周时间,才康复出院。
水仙,又称为“中国水仙”,在唐朝的时候,从意大利引进来的植物品种,到了南宋时期,江南各地都开始种植水仙了。
而到康熙中后期,福建漳州成为了种植水仙主要地域,也就是说,漳州是中国水仙的主要产地。如今,水仙在福建、浙江、上海、云南等地都有栽培,而野生水仙还是集中在福建、浙江一带。
根据历史记载来看,水仙的种球长得有些像大蒜,六国时期水仙就有“雅蒜”的美称。而在《漳州府志》中有记载,在明初时期,郑和下南洋时,漳州水仙就已经被传播到外洋了。
目前水仙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选育,已经位居我国十大传统名花榜单第十,在世界水仙花中也是脱颖而出。
只要稍微细心,就能发现每年春节晚会的观众席上,都会摆上盛开的水仙花,象征着团团圆圆。
而且很多人家也会在过年的时候,给家里摆上盛开的水仙,以期迎来吉祥如意的新一年。这种传统的植物承载着美好的寓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物。
可是,水仙开花虽美,却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致命的毒性!它的整个植株都含有毒素,尤其是种球毒性更强。
所以,在家中栽培水仙还是不能大意,因为水仙在没有开花的时候,叶片长得很像韭菜,加之它的种球长得又像大蒜,常被不认识水仙的人认错。
如果家里有水仙,一定要告知家人它有毒性,尤其是家里的老人、小孩,不要去触碰水仙,更别把它当韭菜、蒜苗食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为截止目前,水仙中毒并没有专门的解毒药物。
对于水仙中毒,医生指出:如果不小心误食了水仙,一定要先催吐,或者喝纯牛奶、鸡蛋清保护胃黏膜,并且马上就医。
而且,水仙在开花的时候,花朵会散发出浓烈的香味,如果养护在室内,通风不好的话,闻久了会引起不适,尤其是家里有花粉过敏或者是呼吸道疾病人群,尽量不要把水仙花摆放在室内,更不要把它摆放在卧室里,以免影响睡眠。
如果你分不清楚水仙叶子和蒜苗叶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闻气味,水仙叶子即便是掐断,也没有味道,蒜苗就不同了,只要掐断就会有明显的蒜味。再者,水仙的叶子要厚一些,蒜苗的叶子要薄一些。
当然,分不清楚水仙叶子和韭菜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闻气味来辨别,记住水仙叶子没有味道即可。
另外,如果家里栽培水仙了,在修剪或者雕刻的时候,也要做好防护,以免汁液溅到眼睛或者皮肤上,引起不适。
当然,尽管水仙具有毒性,但只要正确养护,只要不食用,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危害。它美丽的外表和观赏性,以及简单易养的特点,足以抵消它带来的危险性,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更是一种寄托了人们美好愿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