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屈菜 > 白屈菜化学成份 > 正文 > 正文

中医药文化本草药性之五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5/18 17:48:03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

原创酱紫蛙科普酱紫蛙收录于合集#科普酱紫蛙个#中医个#中医药文化59个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五味也是“五行”思想在中药分类中的应用。

药味的确定,通过口尝得到,从而发现各种药物具有不同滋味,把药物味道与药物治疗作用之间进行相互关联,用五味来反映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综合历代经验,药物五味与功效的关联如下。

辛味药

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如治疗外感表证的麻黄、薄荷;治疗气血阻滞的木香、红花等。

甘味药

有补益、止痛、润燥的作用,如党参、熟地、甘草、饴糖等。

酸味药

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治疗出虚汗、泄泻等症,如山茱萸、五味子可敛汗,五倍子可止泻等。

苦味药

有通泄、清热、燥湿的作用,如大黄苦寒用于治疗热结便秘、莲子心用于清心火、苍术和黄连均可燥湿等。

咸味药

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如海藻、昆布用于治疗瘰疬(甲状腺肿)。

编辑|于娟赵若汐

审校|张芳芳李亚旗

游云任亭静著

《叩开中医药学之门》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医药行业近30年的心得体会,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作者尽可能地回避古奥的中医术语和艰涩难懂的生物学术语,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医学历史,探讨与古代哲学同根同源的中医概念,并尝试穿越到古代,站在古人的角度去追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从古人对中药的阴阳五行分类,到中药为什么有效的现代研究进展,尝试探索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之路;从认识身边的中医药,到如何读懂一份药品说明书,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中学生阅读参考。

原标题:《中医药文化|本草药性之五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qucaia.com/hxcf/14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白屈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