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阳春四月,雨水润泽,万物生长。在东莞各大森林(城市)公园灌木丛、绿地间,无数的野生蘑菇破土而出,拔节生长。而此时也正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记者从东莞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获悉,虽然目前暂未收到采食毒蘑菇的报告,但相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东莞市林业局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开展年野生有毒植物误食预防宣传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各大森林公园也陆续发布消费(游园)提示,防止群众误采误食野生有毒植物,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草地“诱人”蘑菇或有剧毒近期,东莞市雨水较多,气温适宜,在东莞全市各森林(城市)公园的草地、灌木丛间,冒出数不清的各类野生蘑菇。近日,记者走访东莞望牛墩、莞城等镇街城市公园绿地时,发现不少引人注目的蘑菇。它们的形态饱满,乳白色的菌盖上还布满蛋糕碎屑似的点状物,与周围的草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为醒目诱人。“好好看喔。”见到记者观察蘑菇,周围几个小朋友也聚拢过来,并且伸手或触摸、或采摘这些小蘑菇观看、玩耍。“这应该是大青褶伞。”东莞市林业局一位老林业人推送一张大青褶伞的原始图片对比后如是说。据了解,大青褶伞是剧毒蘑菇,内含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和溶血毒素四种毒素,食用后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并且死亡率相当高。多个森林公园发布“四不”提示记者了解到,目前,华南地区常见的剧毒蘑菇有30余种,其中致命鹅膏(白毒伞)、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较为常见。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研究团队近年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做真菌采样调查时就曾发现一片致命鹅膏(白毒伞)。公开资料显示,致命鹅膏(白毒伞)的毒性主要成分为环肽毒素,这种毒素耐高温,耐酸碱,即使高温煮开食用,毒素也不会被破坏,且食用后会聚在肝脏或肾脏,导致脏器坏死。据悉,自从致命鹅膏(白毒伞)被发现后,在我国至少导致余人中毒,其中超过60人死亡。李泰辉提醒大家:“有菌环、菌托,长在地上的那种蘑菇就是致命鹅膏,无论它的盖是灰色的还是白色的,或是其他颜色的,有菌环、菌托,长在地上的,大家都不要吃。”当下正是毒蘑菇的疯狂生长期,为了避免市民游客误采误食毒蘑菇,近期,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等陆续发文提醒市民,对于野生蘑菇,特别是来路不明的野生蘑菇,要做到“四不”:不采、不买、不卖、不吃。开展预防宣传,发布消费提示4月9日,记者东莞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虽然目前暂未收到全市采食毒蘑菇的报告,但相关部门、单位已经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防范措施落实和宣传教育引导。近日,东莞市林业局也发布通知,要求各镇街、各相关单位等按职能开展预防野生有毒植物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的宣传力度,在出入口处、公众经常路过的地点树立禁采野生蘑菇警示牌、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通知还列举了常见的三类认识误区:即将野生毒蘑菇误认为可食菇,误将断肠草根认作五指毛桃根,误将断肠草花认作金银花等。“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3月底发布关于菌菇类食品安全的消费提示称,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引起中毒。该消费提示称,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加工菌菇类食品过程中要确保食材新鲜,烹饪时确保将菌菇类食品彻底煮熟煮透。如涉及外卖配送行为,餐食加工制作完成后宜落实保温要求,消费者取餐后应尽快食用完毕,常温下,从烧熟至食用的间隔时间(食用时限)超过2小时不得食用。消费提示还称,消费者发现餐饮单位供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食品,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食用菌菇类食品后如有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文、图
记者秦小辉(图片署名除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qucaia.com/gnzz/1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