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后,在此重逢,夫妻情深,勿失信约。《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在断肠崖留下这16个字,与杨过定下“16年之约”。金庸先生为何安排这个“16年之约”,毕竟小龙女留字的时候,是抱着必死之心,她只是希望这16年,能够冲淡杨过对她的感情,更希望杨过能服食断肠草解毒,好好的活在人世间,而小龙女自己的生死已经无关紧要了。
对于“16年”这个期限,读者们都很好奇,为什么不是10年?或者20年呢?后来小龙女给出的解释是:时间短了怕无法冲淡杨过的深情,时间长了怕杨过无法相信。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小龙女的良苦用心。而对于杨过来说,即便是不相信,也要坚持不懈的等下去,期待16年后与小龙女重逢。
正是这16年,读者们见证了一段生死刻骨的爱情。然而,从金庸先生的创作角度来看,之所以用“16年”这个期限,绝不仅仅是让杨过等待小龙女那么简单,而是另有用意。
笔者认为:《神雕侠侣》中,郭靖已经被塑造成一位完美的侠之大者,杨过作为《神雕侠侣》的主角,自然也不能差郭靖太多。然而,杨过自幼接受的教育,显然不能与郭靖相提并论,而且杨过桀骜不驯,甚至有点离经叛道。所以,金庸先生在塑造杨过这一角色上,压力颇大。
为了让杨过的侠义境界能够接近郭靖,金庸先生设计了这个“16年之约”。这16年中,杨过在江湖上行侠仗义,但是侠义境界还有局限性,远远不及郭靖。而这16年,金庸先生巧妙的结合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让杨过在这个平台上尽情的发挥,也使杨过的侠义境界直逼郭靖。这个平台上,存在杨过等待的另外2个人。
第一个是郭襄。16年后,正好是郭襄的成人之礼,杨过为其送上三重大礼:蒙古先锋军的左耳,火烧蒙军南阳粮草营,揭穿霍都阴谋,保住丐帮声誉。杨过做的这三件事情,都是利国利民之事,他侠之大者的境界已经崭露头角。
第二个是蒙古大汗蒙哥,杨过飞石击杀蒙哥,击退了蒙军的进攻,帮助郭靖完美的保卫了襄阳城。金庸先生正是用这种手段,塑造起了杨过侠之大者的境界,虽然不及郭靖(毕竟郭靖只有一个),但也足以让世人铭记。
笔者同样认为:“16年之约”塑造的恰到好处,如果是10年之约,杨过和小龙女或许会提前归隐江湖,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了。如果是20年之约,杨过依然会做后面的事情,对他的侠之大者的境界不会有影响,但是在成名的那一刹那,杨过却不能与小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就不是很完美了。所以笔者认为:“16年之约”恰到好处,几乎让杨过同时等到郭襄,小龙女和蒙哥,成名之际又抱得美人归,这个设计简直太巧妙了。